
“母亲,我不想成为英雄,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。”
这句话源于近期里被累计转发120万次的文章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》。文章讲述了一个学习成绩中等的普通学生,被叫做“23号”,却用最质朴的语言,最真诚的行动,俘获了老师、同学和妈妈的心,成为了大伙最赏析的人。这篇文章非常快在上引起了热议,也被广大博友喻为“值得天下爸爸妈妈认真读一读的好文”。
日前,这篇文章的作者——一位台湾女作家发来2000字的长邮件,讲述了文章的原型人物,与自己对中等生的怎么看。
一个故事 中等生只想为其他人鼓掌
近期流传甚广的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中等生的故事:“女儿”成绩不是特别好,没任何专长,每次考试成绩都排在全班23名,被班上人称为“23号”,是一个中等生。为了提升女儿的成绩,妈妈和爸爸做过各种努力,增加营养,物质勉励,结果都无济于事,徒劳的爸爸妈妈不能不舍弃了各种望女成凤的“揠苗助长活动”。
期中考试后,班主任通报女儿的成绩——仍是中等,但在一道“你最赏析班里哪位同学”的附加题里,“女儿”却成为班里所有人最赏析的对象——乐观、幽默、善良、好相处、诚信。考试永远得23名的女儿告诉母亲:“我不想成为英雄,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。”“女儿”的回答让这位妈妈了解,世间多少人都渴望成为英雄,最后却成为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。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,也就是让她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,热心和善,让她快乐,过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这篇文章刚开始由 “周伯通招聘”发出将来,感动了无数网友,也让大伙深思,大家该怎么样看待一个中等生。截至昨日,该文章的累计转发达到120万次,上万人参与大讨论。
一封回信 “23号”原型来自两个中等生
日前,记者通过邮件联系上这篇文章的作者——台湾女作家刘继荣,她也非常快发来一封回信,在回信中她告诉记者,《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》是四年前写的,初稿最早是以她自己儿子为原型,写的就是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一些真实的小故事,不少素材也是来自她我们的日记。而最后出炉的中等生“23号”,事实上是儿子和另一位中等生小朋友的结合,那是一位长辈的幼女,是位可爱的小妹妹,她说长大想当母亲,想当婴幼儿园老师,就是考试成绩很普通。而关于儿子,她保留了一些情节,譬如近乎全票通过的一次班级选举,爱看幽默故事爱讲笑话,喜欢帮助其他人,考试名次顽强地维持中等,没什么特殊才艺等等。
刘继荣说,现在,故事里的两位原型,都上着他们喜欢的学校,遇到足以钦敬的老师,交到可以推荐喜怒哀乐的朋友。让人欣慰的是,有时,他们会热烈地为其他人鼓掌,有时,也会收成大伙的掌声。刘继荣还称,两个孩子现在仍是中等生,学习时虽然偶尔偷懒,但却不失兴趣。对人对事,心存善意。总之,都是普通少年的样子。
一片讨论 成绩不好就肯定是中等生吗?
“在班级中成绩处于中等的学生,一定没什么专长,资质平平”。这可能是现在不少父母的常见看法,可是这篇文章却让不少人第三自问,光是成绩不好的孩子就肯定是中等生吗?网友“月光伴星子”说,这篇文章让自己眼眶湿润,“有多少出色的孩子被埋没在考分中?”网友“维明”也表示,“求学就是求分数”这个观念一直影响着父母的教育观念,“品学兼优”大伙只重视“学”,而忽视了“品”,所以大伙口中的“中等生”他们可能并不中等。
但部分父母的怎么看却有所不同,“hycucu”就直言,自己做了一辈子的普通人,只期望孩子长大能出类拔萃,有名有利,不必太善良,但不伤天害理不损人利己,靠自己努力,能多牛就多牛,“文中说的还是过于理想化了。”网友“王悦殊”也觉得,其实那些逼迫儿女拼命上名校、考1、有专长的父母未必不懂文中所说的道理。只不过成年人中的普通人在日常承受的重压会非常大,他们提前领会了“中等生”未来的艰难和无奈。还有人为此感到迷茫,不了解到底是该随孩子自由进步呢,还是在旁边推一把?
对于父母的烦恼,刘继荣坦言自己也有过。她告诉记者,过去她也常常对孩子发怒:“假如不考到一百分,就不要你了” “为何其他人能考到1、?”“母亲如此做,完全是为你好,你知不知道?”然而,如此的结果却是,孩子数学运算粗心,语文书写不规范,英语单词背了又忘……直至身体也变得不好。这类变化令她深思,也让她渐渐发现,这个中等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孩子,由于他会将抽屉弄坏再修好,下跳棋能赢过自己,常常帮助粗心的母亲找到钥匙银行卡等物件。刘继荣说,当自己不再偏执地关注试题时,才发现,孩子的每一个时段,都有他的可爱之处。
文章精彩摘录:
12岁的女儿,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,盛汤揩嘴,忙得不亦乐乎。在众人的催促下,她认真地回答:“长大了,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婴幼儿园老师,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,做游戏。”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,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。她大大方方地说:“我想做母亲,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,在厨房里做晚餐,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,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。”
周末,一群同事精彩郊游。大伙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,携带老公和孩子去野餐。一路上笑语盈盈,这家孩子唱歌,那家孩子表演小品。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,只不过高兴地不停鼓掌。她不时跑到后面,照看着那些食物,把倾斜的饭盒摆好,松了的瓶盖拧紧,流出的菜汁搽净,忙忙碌碌,像个细心的小管家。
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,你快要成为英雄了。正在织围巾的女儿,歪着头想了想,认真地告诉我说,老师曾说过一句格言:当英雄路过的时候,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。她轻轻地说:“母亲,我不想成为英雄,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。”
这世间有多少人,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,最后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。假如健康,假如快乐,假如没违背我们的心意,大家的孩子,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。
看法:中等生背后映衬的是父母焦虑
是成为大汗淋漓登上塔尖的人?还是成为享受阳光惬意鼓掌的人?重庆杏林中学高级教师熊颖告诉记者,在任何学校,中等生都是最大的一个群体,无论在学校还是父母看来,这类中等生可上可下,可能推一把就能成为优等生,而这所有的主要判断标准目前还是学生成绩。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古南永也表示,对中等生困惑的背后是面对社会的激烈角逐,大伙已经分不清教育是为了提升素质,还是为了改变身份。所以孩子的从容,映衬的是父母的焦虑,还有社会的心浮气躁。